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职业培训、急难救助、法律援助、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公示公告
  • 站内检索
  • 便民服务
  • 在线调查
你认为哪个栏目最吸引你
  •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民族资讯 > 正文 民族资讯
    专家解“马”:“龙马”是像龙的马 代表华夏精神
    www.china-zzmz.com  出处:【郑州民族网】  编辑:【管理员】  更新时间:【2014-1-10 16:27:56 】

      距离马年春节还剩二十多天,一张“马上有钱”的图片近日在微博上走红,使“马上体”祝福迅速成为热议话题,也带热了“马上体”吉祥物,马背上驮个娃娃代表“马上有孩子”,马背上站一对情侣小象寓意“马上有对象”……那么在古人眼里,“马”这个生肖是否也这般讨喜?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艺乙,他解释了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龙马”代表华夏精神

      传说是头像龙、有翅翼的骏马

      提到马年,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一句祝福语就是“龙马精神”,这个词所指并非龙和马两种动物,其实,“龙马”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马。传说的龙马身高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伟岸无比,头形像龙,生有翅翼,翼的边缘有一圈彩色鬓毛,引颈长啸,发出动听而和谐的声音。

      据《尚书》载:“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龙马负图出于孟津黄河古渡。伏羲在这里降服龙马,依其背负的图纹画出河图八卦,创立了最早的文字符号,结束了混沌蒙昧,开启了华夏文明,被奉为人文之祖,成为中华文明的最早源头。因此,祖先们认为,龙马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

      在祖先的世界观里,龙马甚至等同于纯阳的“乾”,有《易经》为证:“乾为马。”意思是,龙马是天的象征,代表着健康、善良、远大、生生不息,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由此可见,马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千里马”比喻人才

      韩愈《马说》让此说法家喻户晓

      在十二生肖中,马排行第七,但古人认为,只有马才是能力、圣贤、人才的象征,常以“千里马”来比喻人才。“千里马”之所以被我们熟知,主要是中学语文课文曾有一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此文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更真切的以马喻人才的实例,是著名的“千金买骨”的典故,出自《战国策》。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竞相招揽人才,以求安邦定国,燕昭王也不例外,有个叫郭隗的臣子,向昭王讲了一则从前关于千里马的寓言:从前有个君王想花千金求一匹千里马,三年过去了,一直未能如愿。一位门人请缨,三个月内就找到千里马的下落,但是马已经死了。门人拿出五百金买下了马的骨头,回来交差。国君很生气,门人答道:“我替大王花五百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那活的千里马就不知多昂贵了。天下人由此知道大王这样看重千里马,还愁别的千里马不来吗?”果然,不到一年,人才接二连三跑地来了。这则故事阐明了一个道理:当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吕布宝马为何叫“赤兔”

      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古代文学作品、传说中,英雄豪杰总会拥有一匹好马。最负盛名的马是“汗血宝马”,传说汗水呈血色,一日之内可以跑千里路。

      最令人佩服的马是“赤兔”,因为它有节气。奇怪的是,一匹体型健硕的马为何要以兔子来命名?“赤兔马”本名“赤菟”,即红色的,传说因头部像兔子而得名;又一说是古人见过跑得最快的动物是兔子,叫“赤兔”形容跑得快。《三国志·吕布臧洪传》:“布有良马曰赤兔。”裴松之注:《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名为赤兔,应该是一匹红马。后来,赤兔经《三国演义》的夸张,成了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宝马,又说这马后来成了曹操的战利品,曹操又将它送给关羽。关羽死后,赤兔思念关羽,也绝食而死,是一匹义马。

      唐太宗昭陵刻六匹骏马

      历史上的名马有“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统一全国时骑的六匹战马,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和白蹄乌。李世民为纪念它们,将它们的形象雕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1.7米。相传六骏的图形出自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工匠们把这些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甚至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了。

      据说安史之乱时,在潼关之战中,忽然飞沙走石,黄旗招展,杀出数百队骑兵,致使叛军仓皇逃窜。偃旗息鼓后,骑兵也突然消失。后来,据守护昭陵的官员说,就在潼关交战那天,昭陵石人石马汗湿。

     

            

    Copyright © 2011 www.china-zzm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郑州民族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zzmz@163.com 业务咨询电话:0371-68291119 /1133/1155

    技术支持:郑州浩方网络   豫ICP备05007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