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默然
民族:回族
职业:话剧演员
籍贯:黑龙江阿城人
李默然是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著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他的表演艺术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同时也带有中国北方文化凝重刚烈的力度美。前者是造就了他表演艺术的丰厚、广博,而后者则赋予了他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东北文艺协会文工团。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副院长、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副主席。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在话剧《尤利乌斯·伏契克》、《李尔王》、《 第一次打击》、《智取威虎山》、《 市委书记》、《报春花》、《日出》中担任主要 角色。1962年在影片《甲午风云》中成功地创造了爱国将领邓世昌的形象。后又在影片《兵临城下》中饰演东北民主联军姜部长。“文化大革命” 后参加拍摄《检察官》等影片,并曾主演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 演出影片《甲午风云》、《兵临城下》、《熊迹》、《走在战争前面》、《检察官》、《花园街五号》。
李默然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委员、中国文学艺术联合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 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名誉院长。196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辽宁省政府授予“人民表演艺术 家”称号;2007年获得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第十七届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李默然六十年戏剧生涯,八十载赤诚人生。从一个小学未毕业的苦孩子,到饮誉国际剧坛的艺术家,他怀着质朴的感恩之心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以独特的光芒闪耀在话剧舞台上,也闪耀在电影银幕上。“中国的活李尔”、永生的“邓大人”,他正气凛然、声遏行云的形象深入人心,不论在舞台上还是生活中,人们看到的总是那个光彩照人、壮伟刚健的他,这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民艺术家。
1927年11月28日,李默然出生在黑龙江省尚志县一面坡镇一个贫苦的回族家庭,祖父以宰牛卖肉为业。七岁时,家乡流行白喉病,一下子夺走了哥姐三个亲人的生命,他虽幸免一死,却耽误了上学的时间,十岁时才上小学一年级。他天资聪慧,又很用功,老师十分喜爱他,说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可谁知,他只念了三年零八个月,十四岁时爷爷去世了,家境更加艰难,他只好含泪辍学。
1941年11月,他随家迁到牡丹江市。为了分担家庭的重负,他没再上学,而是开始在繁华的东安市场卖烟卷、火柴等杂货。那里是书场、剧场、电影院“五行八作”俱全的杂巴地。他每天卖完了东西就串书场,看蹭戏,数年间风雨无阻。人家来收钱,他就东躲西藏。 虽然经常饥肠辘辘,衣不蔽体,却把各种野史故事、神话传说、豪侠义士的戏文装满心中。评书、大鼓、河南坠子、京剧都令他着迷。回到家,凑上几个孩子给他当“龙套”就演唱起来。李默然称其孩提时代的这段经历为“我的初恋”。
1945年,一个偶然的机遇使梦幻变成了现实。十八岁的李默然在牡丹江市伪邮政局当邮差时,幸运地遇到了两个“伯乐”,一个叫李克锐(原中铁文工团总团党委书记,已离休),一个叫李季(原沈铁工会宣传部长,已过世)。是他们发现了在木栅栏外的那个痴迷观看演戏的小戏迷,刚好该剧缺一个仆人的角色,导演就让他按剧本要求试演了几个动作:扫地、抹桌,主人上场,他压低声音做沙哑苍老状:“老爷,您回来啦!”
导演大惊:“你简直是个天才!”“天才”终于登台演出了。不久,剧团又排了《风雪之夜》,李默然主演一个大资本家,演出很成功。
业余演出的成功更激发了李默然当演员的热望。1947年,由刚从延安回来的舒群、罗烽、白朗等人主持的东北文艺家协会文工团招收团员,李默然毫不迟疑地投身到这一革命文艺团体之中。从此,他的舞台生涯正式开始了。
1951年,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排练的第一台剧目是《曙光照耀莫斯科》,李默然饰演党委书记库烈聘。由此他遇到了著名导演严正。严正时任东北人艺副院长,《曙光照耀莫斯科》便由他执导。一次排练时,他当众批评李默然:“李默然,别拿腔拿调,你这是腔调式的形式主义!” 李默然震惊了。此前他听到的全是赞美声,可恰恰是对他自认最擅长的语言,导演却给予严厉的批评。念白字遭同事耻笑,念台词受导演批评,李默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缺陷:文化水平太低,读书太少。而没有文化是无法成为好演员的。必须自学,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此后数年,图书馆成了他去得最多的地方,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里。同时,他还苦练朗诵。“千斤百口四两唱”,朗诵是话剧演员的基本功。李默然每天坚持把一只手臂伸直,手心对准口腔,用鼻子吸一口气到腹部,然后舌尖舔到上腭,慢慢将吸进的气吹到手心上。日后他的朗诵声遏行云,成为中国话剧界的经典,就源于他坚持不懈的练习。在严正的主持下,东北人艺的演员开始为期半年的系统学习,这是李默然从艺后最系统最正规的训练,他第一次知道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曙光照耀莫斯科》一剧排练了半年,李默然体重下降了6斤。沉重的代价换来巨大的成功,演出引起轰动,并且演进了北京城,还获得文化部优秀演出奖。此后李默然又主演了《尤里乌斯·伏契克》中的伏契克,《第一次打击》中的季米特洛夫,《胆剑篇》中的吴王夫差,《日出》中的李石清等角色,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北京演出,他还多次受到周恩来、朱德、李先念、邓颖超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周总理看他主演的《日出》后大为赞赏,惊异于他这么年轻,竟能把握旧时代的人物特征,把角色演得如此深刻。
1960年早春,时年33岁的李默然北上长春,参加拍摄的电影就是日后轰动全国的《甲午风云》,《甲午风云》于1963年上映,引起轰动。1983年该片获得葡萄牙第12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评委奖。
李默然在电影《甲午风云》中扮演的英雄人物邓世昌
1964年,李默然再度与林农合作拍摄了第二部电影《兵临城下》,成功地塑造了姜部长这一形象。此后他又主演过《熊迹》、《走在战争前面》、《检察官》等影片,成为受到亿万观众欢迎的名演员。
就在事业一片辉煌时,“文革”开始了,他成了“走资派”、“修正主义分子”。批斗,关牛棚,下放农村,史无前例的闹剧无情地剥夺了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10年时光,直至1975年邓小平复出,他才回到辽艺。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话剧迎来了黄金时代,李默然也进入艺术的喷发期。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是话剧《报春花》。 李默然在《报春花》中出演党委书记李健一角。他把自己压抑了10年的艺术热情都倾注在这个角色身上。领导干部形象是话剧公认的难点,舞台上,许多领导干部形象是神而非人,形象干瘪,苍白无力。而李默然却成功扮演了众多领导干部形象,李健则是其中最完美的一个。
1985年5月,国际戏剧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700余名代表齐集一堂。李默然作为中国代表,不仅在大会上发言,而且被选为大会执行主席之一。
1986年,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将在上海举行。此时,李默然已经59岁了,时任辽艺院长的他决定排演《李尔王》,并亲自出演李尔王一角。1986年4月18日晚,辽宁人艺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首演《李尔王》,李默然把莎翁笔下这个专横暴虐、自私昏聩的独裁者的狂、愚、哀、癫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出结束,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席菲力浦·布罗克班克冲上舞台与他拥抱,激动地说:“你是演出《李尔王》的5国演员中最出色的一个!你是中国的活李尔!”
1993年,67岁的李默然退出第一线,他也该歇歇了。但就在这一年,中国话剧研究会搞小剧场汇演,李默然突然看到《夕照》的剧本,心潮荡漾,激情难抑。长期以来,他一直渴望演一个他从来没有演过的人物,看到《夕照》中这个行为怪诞、个性独特的老艺术家,他怦然心动,决定将此剧作为自己的封台演出。1993年初冬,北京,青艺小剧场。《夕照》登台演出。 没有海报,没有宣传,《夕照》的演出却牵动了许多人的心。
首场演出主要是给中央戏剧学院师生观摩的。举办者忽视了观众对李默然的喜爱程度,忽视了“封台演出”带给观众的惋惜、牵挂、震动和痛苦。青艺小剧场前聚满了人,人们挤进剧场,剧场爆满,连过道上都挤满了人,剧场大门紧闭,但还有许多观众坚持要进去。几个女学生竟从男厕所的窗户跳进去……
剧场的门被挤破,玻璃碎落一地…… 大批保安和警cha来了,剧场前一片森严。此事惊动了中央领导。时任中宣部部长的丁关根给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打电话:李默然不能封台!高占祥找到李默然:“这应该是你艺术的第二个春天,怎么能封台呢!”
于是不得不加演。那3天,能容纳400人的青艺小剧场每天都挤进600多人。加演还不够,于是又在蓝岛大厦的伊甸园剧场连演数场,场场爆满。“封台演出”的最后结果是,《夕照》剧组不得不巡演全国,直演到1998年,竟演了100多场!
Copyright © 2011 www.china-zzm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郑州民族网 版权所有
邮箱:chinazzmz@163.com 业务咨询电话:0371-68291119 /1133/1155
技术支持:郑州浩方网络 豫ICP备05007121号